发表时间: 2016-12-02 来源:广西中草药
1、地理环境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,南濒北部湾,西面与越南山水相连。全境总面积为236660Km2,位于北纬20°54′至 26°23′,东经104°29′至112°03′,北回归线横贯广西中部。全区除沿海地带地势低平外,四周都被山地环绕,素有广西盆地之称。境内山地、丘陵广为分布。大山脉主峰在1000m以上,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走势。最高峰为桂东北的猫儿山,海拔为2142m。大河沿岸和山脉间的盆地,地势较平坦,是人口主要分布区。石灰岩分布约占全区总面积一半以上,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,发育成石山林立,群峰高耸的岩溶地形。
2、河流环境 区内河流众多,西江是主要河流,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0%,干流有南盘江、红水河、黔江、浔江;支流有左江、右江、柳江、桂江等。此外,东北部有湘江、南部有独流入海的钦江、南流江。全区河流总长为2.2万多公里。在石山地区,地面河流稀少,但在地下几十米至一百多米深处,暗河奔腾,水量丰富。
3、气候环境 广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,夏季炎热多雨,冬季偶有寒流,夏长冬暖,干湿季节明显。一月平均气温摄氏6~15℃,七月平均气温摄氏23~28℃,北部和地势高的山区气温较低,冬天可见霜雪,南部基本无冬季。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~2800mm。
4、森林资源 广西森林资源较为丰富,主要用材林有杉木、松树、栲树、栎树、毛竹等。经济林主要有油茶、油桐、八角、玉桂、栓皮栎、红树等。
5、中草药资源 根据历年中草药资源调查结果,广西有中草药4623种,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三分之一,种数为全国第二,仅次于云南省。其中藻类12科12属15种,真菌类28科49属85种,地衣类5科7属10种,苔藓类12科13属15种,蕨类46科88属225种,裸子植物9科17属34种,单子叶植物33科225属585种,双子叶植物179科1101属3095种,动物214科348属509种,矿物50种。
6、中草药资源分布特点
6.1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药材区:本区位于广西东北部,于湖南、贵州两省交界,属于我国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地带的一部分。包括桂林地区的全部,柳州地区的三江、融水、融安,梧州地区的富川、钟山等地。总面积4426054公顷,占广西总面积的18.8%。该区域山地连绵,岭谷相间,高低差悬殊。为海拨800~1500m的中山山地。其中最高峰猫儿山为2142m,为广西第一高峰。这一地区的优势中药材有罗汉果、厚朴、黄柏、杜仲等。
6.2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药材区:本区位于广西的中部,大约在北纬23°~25°之间,属我国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一部分。总面积11031276公顷,约占广西总面积的47.0%。该区域岩溶面积较大,是西江流域的上游地区,河流自西向东贯穿本区,也是广西腹地著名的弧形山脉所在地,一般海拨在1000m左右。本区内有大明山(海拨1760m)、圣堂山(海拨1979m),地势西高东低,西部多为深切的河谷和高耸的山地;东部河谷宽阔平垣。这一地区的优势中药材有八角茴香、鸡血藤、功劳木、天花粉、灵香草、黄柏、山药、金银花、山栀子、大风艾、草果、地枫皮、石斛等。
6.3 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药材区:本区位于广西的南部,东段在北纬22°10ˊ以南;西段在北纬24°10ˊ左右,以十万大山为界,东部为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;西部为岩溶山地。属我国北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的一部分。总面积8033279公顷,占广西总面积的34.2%。本区热量丰富,长夏无冬,春秋相连。东部雨水充沛,西部干旱少雨。这一地区的优势中药材有巴戟天、益智、高良姜、肉桂、八角茴香、田七、千年健、龙血树、砂仁、莪术、郁金、穿心莲、桉油、积雪草、淡竹叶、决明子、芒果叶、余甘子、千斤拨、扶芳藤、绞股蓝、匙羹藤、广金钱草、鸡骨草、茯苓、苦丁茶、两面针等。
7、广西主产优势中药 在中药生产领域中习惯将蕴藏量大或生产量大,在全国中药材生产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称为优势中药。其中传统上又将那些在特定自然条件、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,且生产较为集中,栽培技术、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,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它地区所产者品质较佳、疗效好、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名的名优正品药材习称为“道地药材”。广西是优势中药的富集地,历史上形成的优势药材主要有:八角茴香、鸡血藤、苦丁茶 、水半夏、三七、化橘红(柚)、干姜(生姜)、桂郁金、桂莪术、 罗汉果、山药、山柰、金银花、忍冬藤、千年健、广金钱草、鸡骨草、茯苓、天冬、天花粉、瓜蒌、、南板蓝根、栀子、木鳖子、木蝴蝶、砂仁、钩藤、火麻仁、姜黄、巴豆、巴戟天、石斛、桑叶、桑白皮、桑枝、龙眼肉、龙血竭、葛根、肉桂、桂枝、苏木、薏苡仁、两面针、岩黄连、甜茶、何首乌、首乌藤、诃子、灵芝、苦玄参、陈皮、草豆蔻、山豆根、泽泻、珍珠、斑蝥、蛤蚧、穿山甲、水蛭、白花蛇、石膏、滑石粉、九里香、金沙藤、松节油、松花粉、三叉苦、土茯苓、虎杖、柿叶、山绿茶、荜澄茄、茶油、五倍子、穿心莲、桉油、功劳木、积雪草、淡竹叶、决明子、芒果叶、余甘子、千斤拨、扶芳藤、绞股蓝、匙羹藤、苦木、金花茶、吴茱萸、黄柏、杜仲、厚朴等近百种,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。
8、加强科学研究,保存发展后续资源 发展中药材生产,必须贯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,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,生产与购销相结合的方针,并重视优势药材的发展,加强科学研究,不断完善中药材的栽培技术,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。